【导语:在市场内卷、行业高压的生态下,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举措。企业在网上互殴、企业用“法务部微博“维权都是这一生态下的产物。防火防盗防“车评人”,已经成为网友的口头禅。】
5月8日,微博认证为“蔚来法务部官方微博”的新浪微博正式开通,名称就是蔚来汽车法务部。5月9日微博账号名称为“小鹏汽车法务部”的账号也正式上线,认证信息是小鹏汽车官方微博。5月15日,零跑汽车也开通了“零跑汽车法务部”微博账号。加上之前就成立法务部门的特斯拉和理想,新势力车企在拿起“法务部”这个法律武器上行动相当一致。
车评人成为高危职业?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车企,他们发出行业倡议,他们成立法务部,其实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想尽全力的维护自家车企的利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车评人都存在恶意竞争行为,多数车评人确实是对各类车型了解比较深,也确实想向大家客观展现各类车型的产品力。有一些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线下店试驾,也不愿意来回在各个4s店中辗转,所以车评人的车评成为了他们选择车型的很大倚仗。
不过也有人担忧,车企纷纷成立法务部意味着车企加大法律维权,一些敢于说实话的车评人也有可能因此被告上法庭,被要求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当前车评人是否成为高危职业,也成为了大家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车评人之所以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是因为他们敢于说实话,他们与厂商的销售员不同,他们会跟大家分析一款车型的好处坏处,在跟大家分享驾乘体验的时候,可能言语也非常直白,不加以任何的修饰。但这样的评价在车企角落看来,有可能被认为对汽车品牌有伤害。如果车评人真的试驾了一款非常不好的车,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被对方告上了法庭,要求他负一定的法律责任,那之后是否会影响车评人说出真实的驾驶感受呢?如果只跟大家分享驾驶过程中的好处,那车评人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点评
车企成立法务部,对整体的品牌形象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当然对一些不良自媒体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的确可以更方便的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努力做好售后服务,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积攒良好的品牌口碑,这对长远的发展更为有益。车企成立的这些法务部不是坏事,但如果维权过度,刻意打压网络声音,也有可能会失了人心。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禾颜阅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汽势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阿斯顿马丁旗下早在1974年代有款名为Lagonda的四门巨兽,随后1976年第二代更以超前卫内饰、顶级豪华、优异性能等特性受到金字塔顶端消费者青睐。
上汽荣威旗下车型推出了“礼遇金秋 限「十」钜惠”活动,全系车型都推出了补贴福利,额度最高达到30000元。
上汽乘用车获得UN-R155与UN-R156国际严苛审核机构权威双认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