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传媒

3月23日,国家正式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氢能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确立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

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或将超过10%,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长城在氢能产业布局已久。早在2015年,便开始了相关研究与布局。去年3月,长城举办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提出以“构建永续美好氢能社会”为目标;构建“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生态;推出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随后一年间,长城在氢能领域捷报频传。如今,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定,长城正式宣告驶入市场规模达十万亿级的全新赛道。

战略前瞻

长城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

《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产品、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加快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瓶颈;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国家将统筹推进以制氢、储运和加氢网络为代表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而在去年长城氢能战略发布会上,长城也提出了相似的企业目标:2021~2025年,聚焦氢示范,开启氢时代。在示范试点城市群中,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加大自主研发与资本投入,开展突破燃料电池零部件关键技术、降低关键材料成本、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

当前,长城已实现全氢能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并联合产业内优质伙伴企业,赋能上下游,共同打造商业化场景应用,构建“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生态。

上游制氢,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实现20.01%光电转换效率;中游储氢,氢+电储能系统,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下游核心产品,长城的氢能核心动力系统零部件,可供应公交/大巴+重卡/物流+乘用车三大应用平台。其中,长城自主研发的70MPa IV型瓶、70MPa高压瓶阀、高性能膜电极等,均为国内氢能行业需要突破的卡脖子的核心技术。

迅速落地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规划》中,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200万吨/年。促进氢能产业技术迅速落地,最终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对整个氢能产业的迫切要求。长城在氢能领域,也在不断加速推动产品的落地。

例如在车规级氢动力系统领域,长城布局了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乘用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等技术和产品;2021年9月,长城未势能源自研的全新高性能膜电极实现量产,促进了燃料电池技术规模化应用;2021年12月,长城发布“超越—神州200”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额定功率达200kW,效率可达60%,寿命超过了15000小时。

汽势传媒

▲ 200kW燃料电池系统 超越—神州200

在示范应用方面,2021年6月,长城未势能源发布“百辆氢能重卡示范项目”,通过配套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联合开发的氢能重卡车型,助力雄安新区的建设。之后,长城相关产品先后加入京、沪、豫、冀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试点四大城市群。

汽势传媒

▲ 百辆氢能重卡示范项目

在氢能检测领域,长城有着拥有近2万平方米实验室的氢能技术中心,具有240多台套高精尖设备,提供181项分析和检测服务:具备70MPa氢循环和安全测试系统,IV型氢瓶试制线,自动化电堆和膜电极产线,大功率动力系统和整车测试等能力。此外,长城还拥有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共计获得CNAS批准的检测技术能力4类50项,正式被列入国家获准实验室认可机构名录。

氢能之路漫漫,离不开“科技长城”以技术立本的研发精神,离不开长城脚踏实地的实践。未来,长城将再接再厉,继续沿着这条路,跟紧国家政策,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文/长城汽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汽势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分享给朋友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点赞845

发布于 2022-03-25 11:38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