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自建工厂造车的小米,路并不好走。

汽势传媒

首先是缺少整车制造的体系化能力,汽车不同于手机,汽车的零配件要比手机复杂得多,供应链要更长。姑且不谈烧钱的问题,如此庞大复杂的流程,小米在这方面并没有相关经验,难以把控。

其次缺乏核心技术,据公开专利信息显示,小米集团与汽车相关的专利数量超过800个,远不如同为科技公司的华为,但多为导航、定位、车联网技术,也就是说,和造车的关系都不大。

汽势传媒

而且此时入局,显然已经错过了最理想的时期,竞争对手十分强大。毫无疑问,蔚来、小鹏、理想已经崛起成为头部造车新势力,11月份都交出来销售过万辆的成绩单,如果12月能够继续保持销售势头,那么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年销量将接近10万辆,意味着将扭亏为盈。

除了崛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也纷纷强势入局:本田的e:NS1、丰田的bZ4X PROTOTYPE、凯迪拉克的LYRIQ、福特的Mustang Mach-E。这些传统豪强体系发力的能力不容小觑。

汽势传媒

既然如此,为什么雷军还要造车?

首先造车必然是小米集团股东的意愿,如今智能手机时代的红利已经过去,全球增速明显放缓。资本需要寻找新的风口,而新能源汽车就是新风口。

其次小米造车是小米完成其生态闭环的重要环节,不得不走。随着5G时代来临,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会形成一个生态闭环。夏天你下班,手机就把位于停车场的智能汽车空调提前打开,开车回家路上,通过车机系统上一个语音就把家里的空调打开。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想造手机、苹果想造智能汽车,大家都看清了这个趋势开始提前布局。

再次,就是小米自身的转型,近期,根据小米集团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小米手机第三季度出货量为4390万台,相比第二季度出货量减少了900万台,经营性利润环比减少74.6%。公告发布后,小米的股价又一次来到发行价附近,总市值较高位跌了4000亿港元。虽然有疫情以及芯片短缺的影响,但小米手机业务的下滑是事实,这个时候转型就是作为科技公司的小米集团该考虑的问题,此时正好是传统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错过了风口,但并不意味着错过机会。雷军一直是一个很能“折腾”的人,早在2013年新能源风口初期,雷军就面基了马斯克,之后马上成为蔚来第一个投资人,更在2019年参与小鹏C轮4亿融资,小米集团其实很早就在布局。

所以,造车的路虽然难走,也并非走不通,小米也有自己的优势。

汽势传媒

第一就是资源整合的能力,小米的手机硬件利润只有5%,但通过资源整合能力,当年硬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以同样配置,我小米性价比就是高的手段,杀出一条血路。第二就是品牌和用户,小米的品牌知名度已经普及用户,同时销售网络和体系都非常健全。第三就是小米的生态优势,小米集团作为科技公司的方向并没有错,这些年都是all in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技术储备,而当下的造车新势力们,则多半要求助科技公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小米具备很庞大的资金储备,目前看来经得起烧。

那小米造车有没有机会?2024年能不能量产?

机会一定会有。我们拿比亚迪来举例,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就另辟蹊径,选择电动车来“弯道超车”,经过这些年的潜心专研,在新能源时代,比亚迪很成功地将汽车的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变为了电机、电池、电控技术,从而完成了“弯道超车”的壮举。

汽势传媒

在智能汽车时代的下半场,自动驾驶、大数据、云计算一定是另一个“弯道”,这一块就是小米造车今年发力的地方。

在自动驾驶领域:6月3日,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自动驾驶领域先锋纵目科技1.9亿美元,6月8日,领投超3亿美元于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科技,8月,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领投的总额近4亿,同月25日,小米集团以总交易额近7737万美元(约5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交易结束后,深动科技将由小米集团全资控股。

新能源锂电池领域:7月30日,小米产投作为领投方,投资赣锋锂业1.875亿元,同月,小米集团出资增持蜂巢能源。

汽势传媒

在造车经验方面,小米必须要一个拥有成功经验的高管,于是小米吉利的研发高管胡峥楠是、原北汽新能源旗下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都加入了小米造车的行列,今年7月,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开始大规模招聘,以自研L4级智能驾驶能力。截至目前,小米汽车团队人员已经达到500人。本月,雷军也辞去武汉小米科技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践行自己的诺言:“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汽势传媒

能不能如约于2024年量产,这个问题我只能根据以往造车新势力的速度进行推算,结论是可能性很大。蔚来2014年11月成立,ES8于2018年交付;小鹏2014年中成立,G3于2018年底推出;理想2015年7月成立,理想one 2019年底开始交付。

平均可以看出初创公司从一款新车设计研发到投产,大概要用4年左右。以小米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资金储备,虽然时间紧迫,但仍然有很大希望。而且2024年智能汽车的市场竞争不知道激烈到什么程度,早一刻进入市场,对小米而言都是优势。

汽势传媒

不管小米造车最后如何,我都非常欣赏雷军那句“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由衷希望小米造车一切顺利。

文/向北的后视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汽势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分享给朋友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点赞1484

发布于 2021-12-09 16:39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