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传媒

汽势传媒

不难发现,伴随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发展,新中产消费者正变得越发挑剔,他们既要追求大气、科幻的设计,又对性能、驾控有着苛刻的定义,同时还对车辆智能化配置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小鹏G9正是为此而生,尽管长达一年的预热期冲淡了当初刚亮相时的惊艳,但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今天我们就通过静、动态体验来感受下,小鹏 G9的表现如何。

▌动态驾驶感受惊喜颇多

对于一辆纯电车型,仅仅颜值高可不行,更要好开、好玩儿才对。由此,主办方已经准备好测试场地,来让我们特别体验G9的车辆性能,其中的环节有4项:加速、麋鹿、绕桩、颠簸路。

小鹏汽车出于对自家产品的自信,更是在测试场租来搭载2.9T发动机的保时捷Cayenne S与G9做对比。

汽势传媒

要知道保时捷Cayenne S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秒出头,一脚油门下去,迎接你的将是极致的加速感受。

除了提速够快,Cayenne S的刹车、底盘、转向以及整个操纵表现表现也非常出色,纵观整个中大型SUV市场难觅对手,何况是一辆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的小鹏G9。因此,在体验之前,笔者已经主观判断,小鹏G9一定会自取其辱。

汽势传媒

笔者率先驾驶Cayenne S进入测试场地进行直线加、减速测试,全脚油门下去,强大的惯性瞬间将笔者牢牢按在车座上动弹不得,时速突破100km/h后稳稳刹停,一套操作行云流水。随后在麋鹿、绕桩测试中,Cayenne S的表现同样是既稳健又灵活。

汽势传媒

随后笔者换乘至小鹏G9,与燃油车不同,纯电车型不需要进行一系列很复杂的加速设置,仅需将车辆模式调整至弹射,然后踩下电门即可。别看小鹏G9的设计不如Cayenne S运动,但其表现竟比后者还狂躁得多,随着一脚“地板电”,笔者甚至有了血脉喷张的眩晕感。

原来这是辆百公里加速时间3.9秒、搭载双电机系统的小鹏G9性能版车型,其系统最大功率达405kW,峰值扭矩达717N·m。时速破百后,刹停汽车,笔者惊讶地发现G9的刹车距离甚至比Cayenne S还短。

汽势传媒

不过,也必须得承认,尽管小鹏G9搭载了双腔空气悬架,底盘降至最低时车身姿态看似会更加稳健,但在麋鹿、绕桩测试中,其整体表现均不敌Cayenne S。诚然,在同价位,这样的表现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抛开细节而言,小鹏G9和Cayenne S在场地中的表现虽不能说旗鼓相当,但也算得上各有千秋,在售价相差悬殊的前提下,小鹏G9能有赢面,这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件易事。

在道路试驾环节,试驾车也从性能版车型变成了后驱版车型,这台G9的底盘取向却给了笔者不小的惊喜。与此前试驾过的诸多中大型SUV,像开船一样忽忽悠悠,偏向舒适的底盘取向不同,小鹏G9在操控和舒适性之间似乎找到了不错的平衡点,甚至颇有欧洲豪华车的质感。

汽势传媒

所以即便匹配的是21寸的运动轮胎,其实跳动感也控制得不错。除非是高速碾过减速带或者大坑洼,悬挂后段才会用尽,给这辆2.3吨左右的SUV带来足够的支撑性。

同时小鹏G9对于路面信息也有着较为清晰的回馈,在高、低速分别碾压过了几个的下沉井盖,路面状况欠佳的沥青路段,笔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路面状态的变化,可以感知到刚刚经过了几条接缝、碾过多深的沟壑。

汽势传媒

但其又不是像大家认知中,像运动取向的车型那样,几乎没什么过滤的直接反馈。而是一种相对得体,经过过滤、兼顾了舒适性的信息回馈,既获得了路面信息,又避免了过分直接而造成的体感不适。而这种取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车辆在横向和纵向的姿态控制上有着更为舒适的体验。

开着这台小鹏G9进行快速变线和弯道行驶,车辆的侧向支撑是能够给人信心的,搭配上纯电车型迅猛直接的动力体验。作为一台中大型SUV的小鹏G9,居然还有那么一丝令人想开快车的畅快感,着实让笔者十分惊喜。

汽势传媒

在更为重要的加速环节上,标准和节能模式对于加速性能的抑制很到位,不会觉得开起来过于迅猛。在这两个模式下驾驶起来都挺惬意,要快能快,要稳能稳,丝毫没有预想中电动车过于突兀的加速感。

刹车脚感的标定也已经很成熟,尤其是在减速这个环节上,将能量回收调至低模式下,松开加速踏板后丝毫没有早期纯电车型的那些不平顺。即使是将动能回收调到强,整个减速感也比较圆滑,没有突兀的刹车感,说明小鹏工程师确实下了功夫。

▌外观完美延续家族式设计

自进入纯电汽车领域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杰出的汽车产品设计,尤其是在大浪淘沙的时代背景下。当传统“三大件”被取代之后,设计师拥有更多的可发挥空间,市场上涌现出来的新车型在设计上变得更加大胆前卫。

汽势传媒

在小鹏的产品体系中,贯穿式的前后尾灯是其主要特点。这当然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拿手好戏,但由于G9的级别更高,设计师对于家族化理念的发挥空间也更大。

从车身侧面来看,其应用了类似于后驱跑车般的车身比例。从翼子板开始,经过后移的A柱延长线直至前轮轴心,C柱末端略过21英寸大轮毂的后轴心上方。

汽势传媒

发动机罩两侧向上隆起,后翼子板向外突出,仿佛猛兽四肢附近发达的肌肉群,蜂腰状的车身和侧面一条颇具雕塑感的棱线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黄金比例的车身,也令整车侧面平添一抹优雅之意,一改中大型SUV臃肿的形象。

车尾采用了比较传统的造型,没有P7那么有识别性,不过贯穿式的尾灯还是出现在了G9身上,整体造型偏稳重。细节方面,和传统车型鲨鱼鳍天线不同,G9 将天线融到行李架当中,既是功能件,也是装饰美观件,整车外造型设计的一致性高。

▌科技与豪华感完美融合的内饰

G9内饰整体采用了环抱式的座舱设计,不仅营造出了更大的视觉空间感,同时还给人更加的亲和的感觉。在细节部分采用了简洁化的设计风格,整个中控台没有实体按键,功能都是通过大屏和语音控制来操作。

汽势传媒

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G9选择的是一块10.2英寸的全液晶仪表,以及两块14.96英寸的2K级别大屏合在一起,而取消了HUD。有意思的是,副驾驶屏幕加了防偷窥涂层——驾驶位的角度看过去就是全黑的,这样不会干扰到驾驶者,可谓很用心的细节。

汽势传媒

语音交互方面,G9搭载全新的全场景语音系统能力,具备四音区对话能力,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并完整地将本地语音功能部署到车机上,即使断网也能轻松对话。实际体验上,语音控制功能表现也非常出色,总的来说G9的语音可以说是目前整个行业的顶尖水平,别人没有的它都有,别人有的它表现更加出色。

▌结语

而在驾驶层面,确实能够感知到新势力每一代车型的进步,小鹏从G3、P7到G9,一边堆料、一边加强调校,现在开起来已经和那些自主品牌高端车不相上下了。至少对于花三四十万元买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个钱花出去还是没有什么犹豫或妥协的。

而在带来诚意价格的同时,小鹏G9在智能化、动力、超充等方面的惊喜与优势,也足以支撑起它的整个价格体系,给到消费者更智能、前沿的用车体验。

文 字 | 蒋孟文

设 计 | 小宇宙

文/汽车品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汽势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分享给朋友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点赞1214

发布于 2022-10-19 11:06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最大22kW外供电能力,长安猎手的新功能为谁而来? | 街拍酷车

最大22kW外供电能力,长安猎手的新功能为谁而来? | 街拍酷车2019-11-07

为什么选新能源皮卡?

2.8万次
谁说传统车企玩不了智能座舱?别克E5智能座舱体验 |车云

谁说传统车企玩不了智能座舱?别克E5智能座舱体验 |车云2019-11-07

基于Ultium奥特能平台的别克E5“征战沙场”,带来EYEMAX 30寸一体弧面6K触屏、8155芯片的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舱,又会营造出怎样的智能化体验呢

2.9万次
212为何能成为超越时间的汽车丨禾颜阅车

212为何能成为超越时间的汽车丨禾颜阅车2019-11-07

【导语:不是什么车都能成为越野车,也不是什么车都可叫硬派。从真假SUV之争,到硬派越野车的追风,长期以来从未消停,以后也不会平静。问题不在于其性能和外观,而是专...

2.9万次
上汽大通大家7插混版对比广汽传祺E8,20万左右的插混MPV该买谁?丨驾享来电

上汽大通大家7插混版对比广汽传祺E8,20万左右的插混MPV该买谁?丨驾享来电2019-11-07

自从腾势D9到来之后,似乎新能源MPV市场开始热闹了起来,特别是插混MPV市场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接受

2.9万次
哪吒L订单火爆生产忙,哪吒汽车CEO张勇亲自进厂“打螺丝” | 智电车讯

哪吒L订单火爆生产忙,哪吒汽车CEO张勇亲自进厂“打螺丝” | 智电车讯2019-11-07

哪吒L订单火爆生产忙,哪吒汽车CEO张勇亲自进厂“打螺丝”

2.8万次
驾乘舒适性:冠道VS汉兰达,谁是先天圣体?

驾乘舒适性:冠道VS汉兰达,谁是先天圣体?2019-11-07

现在买车对于追求质量的消费者来说,心理成本高了好多,意见不一的车评视频,铺天盖地的流量假象,不禁会问: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3.1万次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节油王者”?探界者Plus正面杠上本田CR-V丨驾享来电

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节油王者”?探界者Plus正面杠上本田CR-V丨驾享来电2019-11-07

随着消费者购车理念的愈加成熟,大家买车除了注重车型本身的产品力,日常驾驶油耗如何、长途自驾费不费油、能否适应多场景用车需求等等,都被纳入了选车考量的范畴。

2.8万次
昂科威S开启官降,为何美系SUV存在感变低了丨车壹圈

昂科威S开启官降,为何美系SUV存在感变低了丨车壹圈2019-11-07

昂科威S开启官降,为何美系SUV存在感变低了

3.8万次